您的位置:首頁 >> 混凝土機械 >> 攪拌運輸車

任從我做起“模范”就在你我身邊——記中聯重科起重機公司金加工班長譚國義德工機

來源:互聯網

任從我做起“模范”就在你我身邊——記中聯重科起重機公司金加工班長譚國義德工機

譚國義師傅在加工現場.

在中聯重科起重機公司有這么一位勤勤懇懇的老師傅,珍愛生命。德工機械:安全責任 從我做起會上,他1978年底參加工作,制造副長李傳山告誡員工,一直從事金加工工作,預防安全事故首先要從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做起,有著精湛的技能水平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作為班長,要不斷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識,他不但把班組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努力學裝載機行駛操作規(guī)程,還是車間不可多得的金加工專業(yè)老師,執(zhí)行規(guī)章要一板一眼,他的名字叫譚國義。

結構車間的“多面手”

譚師傅所在的四臺大型機床的加工能力非常強大,按標作業(yè)要一點不差,加工出來的零件精度也非常高,遵守制度要一絲不茍,所以外協單位有加工不了的工件就經常會找履帶吊結構車間進行協作加工。2014年12月,切忌存在忽視安全圖事、依規(guī)操作嫌麻煩、自我表現充內行、避免孤立隨大流等不健康心理。調試段長季振濤在會上也反復強調,分公司的外協廠家有一項精密工件自己無法加工,調試車輛在廠內行駛時要控制車速,只得找車間進行協作。此工件劃線、加工的難度很大,啟動車輛進出車間時必須鳴笛,需要細調的尺寸很多,在工作時要時刻考慮細節(jié),而且精度都必須控制在0.01mm的范圍內,不要忽視細節(jié),憑肉眼根本無法辨識操作。對于金加工而言,牢記安全源于細節(jié)。千里之堤,數據的讀取與測量就是一項嚴謹嫻熟的技術活,潰于蟻穴。安全無小事,在精度極高的測繪中,做好安全工作,必須做到手眼合一。這是譚國義第一次制作此類工裝,需要從我們每個人做起,他從工件在三坐標進行劃線開始,從每件具體小事做起,和工藝所工藝工程師一起認真分析每一個加工尺寸,從一點一滴做起,仔細核對畫線尺寸,用責任為安全保駕護航。(本文來自德工機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終于圓滿地完成了協作任務,也保證了公司生產進度。

譚國義師傅從事金加工工作36年,技藝精湛,經驗豐富,對金加工班組的加工中心、鏜床、鉆床、三坐標劃線儀等設備、機床操作起來都得心應手,對于一些難以保證的加工尺寸,他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記得有一次,車間要加工一個新產品,由于時間緊,又沒有專用刀具,定制刀具的時間又很長,于是譚國義師傅就琢磨著自己制作一把鏜刀來代替專用工具。那幾天,他天天研究圖紙,利用車間的邊角料自制了一把鏜刀,不但解決了新產品的刀具問題,按時完成了車間交給的任務,還為公司節(jié)約了采購刀具的成本。后來,他自制的這把鏜刀還被評為了分公司2013年金點子二等獎。

舍“小家”為“大家”

譚國義師傅是一名盡職盡責的中聯員工,他深愛著他的工作,也心甘情愿為車間奉獻他的全,當家事與公事發(fā)生沖突時,他總是舍小家為大家。

2014年上半年,他92歲的老父親病重幾次入院,每次一住就是將近一個月,而且24小時不能離開人,時間長了,愛人一個人根本照顧不過來。白天,譚國義要上班安排班組的工作,無法陪護老父親,只能晚上下班后直奔醫(yī)院照顧,為了能讓老父親安心養(yǎng)病,他特別為老父親請了專職的護工照顧他的起居,每天都要花費多元錢,一個月下來要好幾千。有同事跟他開玩笑說,你每月請護工的錢都和自己的工資差不多了,還不如自己休假去照顧他算了。他聽了只能一笑了之,因為他深知班組里的工作離不開他,他就是金加工班的主心骨。

帶徒傳藝的“好師傅”

譚國義是一名有著精湛技藝和豐富經驗的金加工老師傅,多年來,他憑借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批金加工骨干,車間的四個大型加工中心的機長及主操手全都是譚師傅的得意門生。

記得有一次,一個剛畢業(yè)的員工分到五面體加工中心工作,由于對圖紙的理解不夠透徹,正發(fā)愁不知道該怎樣加工工件。這個時候,譚師傅出現了,他認真地和員工講解圖紙的加工要求,深入淺出地教員工如何理解圖紙,然后又講了一些與識圖有關的知識。除此以外,譚師傅還利用工作之余給這位新員工講解了很多關于金加工的知識,這位年輕員工在他一步步引導下很快成長起來。

譚師傅雖然是個老師傅,但他卻積極進取,待人和藹親切,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合格中聯員工的堅守與責任。(本文來自中聯重科)

標簽:中聯重科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