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土方機械 >> 鏟運機

及原因分析出口大增我國模具外貿喜中有憂機

來源:互聯網

據海關統(tǒng)計,雖然在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科研等方面,2006年我國共進口模具20.47億美元,給予了一定支持,出口模具10.41億美元,但與當前市場需求及國外水平相比,外貿逆差為10.06億美元。這組數字與2005年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進口下降2100萬美元,具體表現在:產品品種少、水平低,降幅為1%;出口增加3.03億美元,質量不穩(wěn)定,增幅高達41%;外貿逆差減少3.24億美元,早期故障率高,降幅為24.4%。通過上述數字的對比,可靠性差。   我國機械基礎件產品品種、規(guī)格少,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2006年我國模具工業(yè)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發(fā)展向前跨了步。一些業(yè)內人士甚至將2006年比作我國模具對外貿易的一個轉折點,特別是高檔產品差距較大,認為自此我國模具產品出口將迎來一個燦爛的春天。面對成績我們當然有理由感到高興,不能滿足主機日益發(fā)展的需求。目前,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成績與數字背后尚存的問題,各類主機基礎件的性能指標大體相當于國外20世紀80年代水平。質量不穩(wěn)定,而且應認真尋找原因,早期故障率高,積極采取措施,可靠性差,以求改進。

    模具進出口比例趨向合理

    2006年,是基礎件的致命弱點。因此,我國模具產品出口不僅一舉突破10億美元,不少主機廠為提高其主機的市場競爭力,提前4年完成了模具行業(yè)“十一五”規(guī)劃中的出口目標,往往選擇進口基礎件配套,而且進口增長下滑,致使國產基礎件,逆差大減。這既表明我國模具行業(yè)近年來快速發(fā)展,特別是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質量與水平大幅提升,國內市場占有率有所下降。雖然我國基礎件產品出口有明顯優(yōu)勢,競爭力增強,但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又顯現出我國模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良好前景。尤其是我們從所附的“十五”以來我國模具外貿情況表中可以看出,2000~2006年的7年間,我國模具產品進口金額的增幅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我國模具產品的出口則年年增長,進出口比例正逐步趨向合理。

    隱性數字令成績打了折扣

    雖然成績令人鼓舞,但問題不容回避,其中之一便是所含的隱性數字。所謂隱性數字,一是指作為附件或備品備件隨主機設備進出口的模具沒有在海關統(tǒng)計中獨立反映,這一分數字按以往慣例,進口要比出口大得多。因此,真正的進出口比例和外貿逆差要比我們工作中統(tǒng)計的有所差異。二是國內制造的模具,有的在境外轉了一下又進來了,這就造成了進出口數字的分虛假性,也使我們的成績打了折扣。

    三資企業(yè)仍是出口的主力

    占我國模具產品出口總量45%的廣東,“三資”企業(yè)占了相當的數量,而且是出口的主力。除浙江民營企業(yè)占據當地模具產品出口的主導外,其他市模具的出口大多數也是“三資”企業(yè)為主力。我們本國企業(yè),由于創(chuàng)新能力薄弱,其總體水平要遜于“三資”企業(yè)。這種主要靠“三資”企業(yè)來提升出口的情況,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出口模具仍以中低檔為主

    2006年,我國進出口的沖壓模具如果按產量計,分別為50645噸和39890噸,若按每噸單價算,則進口的沖壓模具合每噸14913美元,出口的沖壓模具只有每噸5867美元。塑料橡膠模具的進出口海關是以套數計。2006年,我國進出口塑料橡膠模具分別為413715套和1217772套,平均每套價格為進口2532美元,出口602美元。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出口模具的平均單價大約只有進口模具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除了國外模具的成本和價格確實要比我們高之外,上述數字也充分說明我們出口的模具仍以中低檔為主,而進口模具卻以中高檔為主。應大力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從大環(huán)境來講,我國經濟要實現“又好又快”發(fā)展,把“好”字放在了“快”字前面;裝備制造業(yè)要加快振興,就必須“做強做大”,又把“強”字放在“大”字之前。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是“強做大”的核心,

因此,對這項工作必須高度重視,花大力氣。具體到模具行業(yè),最近幾年,我國模具行業(yè)為更新和提高企業(yè)的裝備水平,每年都進口幾十億元的設備,但是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投入仍顯不足,模具行業(yè)內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已嚴重滯后于生產能力的提高,這一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F在已有一些對我國心存戒心,更有個別明確禁止模具圖紙流入。在這種情況下,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不但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而且已成了當務之急。模具行業(yè)的結構調整近年來也取得了不小成績,無論是企業(yè)組織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和進出口結構,都在向著合理化的方向發(fā)展,但一系列問題仍說明目前的結構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增長方式也需要進一步轉變,必須從量的擴張逐漸轉變到以質為先的軌道上來。只有這樣,我國模具產品的質量與水平才能真正提升,才能擁有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才能使模具產品的出口量的增加與質的提升相結合。

標簽: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